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堪称“血管破坏者”,其水平的上升是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不少人的血脂水平已悄然攀升至“警戒线”。然而,由于血脂升高初期往往无明显不适,许多人因此错过了调控血脂的黄金时机。持续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会在血管壁内皮下沉积,形成斑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增加斑块破裂、引发血栓的风险。
值得庆幸的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并非难事。家医君就有一位患者 粉丝,最初检查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达5.3mmol/L,属于高风险范畴。但经过数月的努力,他成功地将这一指标控制在了1.8mmol/L左右。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6大策略,
有效降低“坏胆固醇”
1.积极活动
规律性的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进而有效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为了确保最佳效果, 推荐每周参与5至7次中等强度的锻炼,每次锻炼时长应不少于30分钟,可选择如 快步走、慢跑或游泳等运动项目。
2.维持适宜体重
体重超标是引发血脂异常的一个关键因素。采取均衡的饮食习惯和规律性的适量运动以管理体重,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推荐将 身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20到23.9的范围内,以促进健康。
3.合理用药
针对那些尽管已尝试生活方式调整但仍未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采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为确保达到最佳疗效,药物治疗方案应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辅相成。
4.戒烟戒酒
尼古丁与酒精均会对体内脂质代谢产生干扰,从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故而,采取戒烟措施并控制酒精摄入量,对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5.定期体检
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以及已绝经的女性,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检测,以确保能够及早发现并妥善应对可能存在的血脂异常问题。
02
医生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
这4点要注意
1.吃药期间避开这些食物
滋补和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血脂浓度,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此外, 西柚、柚子以及柑橘类水果会干扰他汀类药物的分解和代谢过程,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同时,过量摄入维生素E也可能削弱他汀类药物的效果,对降低血脂不利。
2.忌随意调整剂量
如果血脂水平已经降至正常范围内,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呢?
事实上,血脂达标可能仅是药物控制下的暂时现象,一旦停药,血脂水平很可能会再次升高。因此, 建议患者应坚持长期用药,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不应轻易停药。
3.做好定期检查
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实施血脂的常规监测,这不仅包括血脂水平的跟踪,还涉及对心血管风险等级的评估,以便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4.选择的服用时间
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传统上建议将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于夜间服用。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延长了他汀类药物的半衰期。这意味着新一代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服药时间,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方便地服用。